2021年初,北京市新版產業禁限目錄中,將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化妝品生產進行細分,重新納入支持發展的重點產業范圍。在北京市“十四五”規劃中,市政府將昌平定位為全市唯一的美麗健康產業發展聚集區,昌平區于5月重磅發布“美麗經濟”十條及“一核、兩園、四高地”的戰略布局,多維支持化妝品產業發展。為深入探討化妝品產業發展路徑,打造產業聚焦、布局精準的未來美城,7月8日,昌發展特別組織“向美而行”美麗健康產業沙龍活動。
沙龍現場
據悉,本次活動由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北師大科技集團聯合舉辦,昌平區投資促進局、沙河高教園區管委會、北京日化協會、《中國化妝品》雜志、北京美博會以及化妝品產業研發、生產、檢測等60余人與會。政府及化妝品協會、媒體、企業齊聚一堂,共研北方化妝品產業發展路徑、聚焦監管2.0時代企業破局方法以及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實施路徑、特色植物原料研發及國潮品牌打造等產業熱點話題。
“我們希望美麗經濟‘十條’新政,可以從研發端到轉化端,為企業營造生態新場景,幫助在昌平落地的化妝品企業獲得持續性的發展動力。”活動現場,來自昌平區投資促進局的楊曉芬科長從產業生態建設、技術創新突破、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詳細講解《“美麗經濟”十條》,包括從鼓勵研發孵化、引導做優做強、做好要素保障三個層面提供精準扶持和高效引導。
北京日化協會佟文鑫主任則從北京市化妝品產業發展歷程出發,以翔實的案例分析了北京化妝品產業的發展與演變。他表示,北京具有良好的化妝品產業積淀,在生產領域已積累相對雄厚的物質基礎,對現有資本的再利用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應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盡快完成本地化妝品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過渡與轉型;以化妝品監管科學為推動,完善對應化妝品全生命周期的配套設置建設,實現園區化一站式配套服務;結合政策開展創新發展試點,激活行業潛力與積極性,提升企業參與感。作為本次活動合作主辦方,北師大科技集團付緒杰也從科研團隊、科研成果儲備、合作模式及可行性分析等維度分享了美麗健康產業創新研究院籌建思路。
“高校是高教園區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園區內高等教育資源優勢,加速相關科研成果轉化,適應行業對應高層次人才培養需求,這是沙河高教園區在建設美麗健康創新高地方面的努力方向。”沙龍環節,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管理委員會熊玉川副主任及北京工商大學化妝品監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何一凡分別從沙河高教園區高校資源優勢及化妝品未來發展方向進行發言。何一帆副院長則從化妝品產業現狀著手,解讀化妝品企業目前可聚焦的發展方向,包括數字化轉型、化妝品包材、化妝品安全性等方面。
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國化妝品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從“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到如今的國潮興起,不同代際的消費習慣、喜好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何發揮國貨品牌優勢?發揮本土特色植物資源?怎樣將高校科技能力轉化為實體產品?投資機構關注該產業中什么細分方向?怎樣在中國化妝品監管也正式進入了2.0時代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沙龍環節中,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日化協會、盛妝家化、夏爾巴投資、常態生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等與會科研院所、投資機構及化妝品企業分享相關觀點。他們認為,《條例》引入了注冊人、備案人制度,更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對整個行業的規范發展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從生產源頭上提升了化妝品安全保障水平。國貨產品要從原料研發入手,以差異化突出國貨品牌優勢。同時明確產學研一體化,集聚高校科研資源優勢,建立企業與高校的長期合作,制定統一功效評價系統并與國際化接軌。在銷售端,則可以注重用戶體驗,從年輕用戶群體出發,用新玩法、新角度、新包裝去整體打造國貨品牌自身優勢。
全國各大化妝品產業集群建設如火如荼,化妝品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下半場。化妝品產業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昌平區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飽滿的創新元素,既可以依托于未來科學城“生命谷”的研發優勢,也可以承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將產業積淀轉化為化妝品產業良好的發展稟賦。通過綜合醫藥健康扎實基礎、國家及省部級實驗室創新要素、深厚歷史底蘊以及廣闊消費市場等先發優勢,著重構建產、學、研、用、檢協同發展的產業鏈條。
“本次活動也是希望幫助更多企業切實了解最新的產業政策、獲得前沿產業洞察,同時嫁接高校、企業、協會、媒體溝通橋梁,打通從研發、孵化、加速、轉化的‘堵點’,為昌平區美麗經濟蓬勃發展匯聚創新動能。”昌發展相關負責人在采訪中說到。記者了解到,為充分盤活北方美妝資源,昌平區將整合化妝品產業資源、要素,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建設北京美麗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夯實“一核、兩園、四高地”戰略布局。